船舶  |

资讯 > 产经新闻 > 船舶 > 正文

响应质量提升行动 推动船舶工业由大变强

2017-09-19 14:18:06     来源: 中国船舶报       关注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指导意见》强调,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质量基础。

  业界人士表示,质量是造船强国相比造船大国的根本区别所在,特别是在当前船舶市场环境下,不断提升船海装备制造和相关服务的质量水平,既是广大船企应对交船难、实现降本增效的根本手段,也是深化推进船舶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海军装备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必然选择。广大船企要坚决贯彻落实《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响应质量提升行动,充分利用全社会努力营造的重视质量和效益的良好环境,为持续做强中国造船品牌贡献力量。

  利当前更利长远船企分内之责

  随着国际航运、造船、海工市场的持续深度调整,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减弱,由于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低端造船产能过剩造成的结构性供需失衡矛盾比较突出,这也导致近几年我国不少船企一度陷入完工装备交付难、企业生产效益低下等困境,如何实现产品迈向中高端成为我国船企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难题。

  “从表面上看,交船难是因为市场环境不好,运力严重过剩,船东经济状况较差、接船愿望较低。但仔细分析不同的撤单或弃船案例不难发现,其中不乏因造船企业建造质量问题导致的争议,不经意的质量疏忽既造成返工率高、建造成本上升、建造周期延长等问题,还往往成为船东拒绝接船的理由。即便船企想通过法律途径挽回损失,也比较困难。”业界人士表示,我国还有不少船企长期以来习惯于粗放式生产,善于拼规模、拼速度,不注重产品质量的精细化管理,这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船市环境,不论是应对交船难的危机,还是出于降低建造成本、增加船企效益的考虑,我国船企都必须加快提升装备制造的质量水平。

  而从长远来看,《指导意见》提出的6类30条意见也对我国船舶工业夯实质量基础、建设造船强国、服务海军装备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比如《指导意见》提出的标准化、工业强基、优化工艺、提升关键材料性能、加强计量测试、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推行绿色制造等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要求,对我国船舶工业化解低端产能过剩,推行实施《中国造船质量标准》和《中国修船质量标准》,加快发展大型邮轮、无人船舶、深海钻井平台等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实现向产品中高端转型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质量强国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必须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质量基础能力提升之上。”业界人士强调,《指导意见》提出的质量提升行动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行业指导性,广大船企应该肩负起质量提升的主体责任,认真研究,并加以贯彻落实。据了解,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近日已经正式印发《关于开展2017年“质量月”活动的通知》,明确了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提升质量品牌价值的要求。

  强基础更强制度社会共同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还从破除质量提升瓶颈、改革完善质量发展政策和制度等方面明确提出推进质量全社会共治的要求。这将为我国船舶工业营造更加有利的质量建设外部环境和制度环境,也将促进造船业与金融业、航运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努力,提升我国的装备建造质量和服务质量。

  业界人士认为,除了建造方的原因,一些船海装备出现质量问题还与我国造船业在部分高端船型的标准和规范方面存在空白、船舶第三方计量检测能力落后、某些关键型材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足等原因有关。这些问题任何一家船企都不可能独自依靠自身力量加以解决,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为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并强调要进一步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建设,要求继续实施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

  “加强质量建设并不等于不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多部门、跨行业联合探索建立可行的容错和补偿机制,也是质量提升的题中应有之义。”业界人士分析指出。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启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70多种高端船海装备及配套设备被纳入试点范围,包括中船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在内的骨干船企积极参加试点,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充分利用保险功能,降低用户使用风险,使得极地甲板重载运输船、高端自升式钻井平台、船用低速机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得到推广应用,树立了中国船海装备的价值品牌。“保险补偿就是对新产品质量的一种容错机制,这项试点工作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来促进重大技术装备的质量提升,具有创新性和可复制性,值得进一步加以探索。”业界人士表示。

  据悉,工信部、财政部和中国保监会日前已经决定开展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推动我国在新材料研发、制造和服务领域的质量提升。目前已经有船用特种钢、船用钛合金材料、船用特种玻璃、船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船用防污涂料等被纳入试点,这对提升我国船舶高端材料的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资讯监督:林颖 17739761747

资讯投诉:田甜 15981879377

标签: 船舶工业 质量
  •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原创内容版权归中钢网所有,转载请取得书面授权,且中钢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违背原创内容原意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E-mail:kf@zgw.com 豫ICP备 2021034665号-4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