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鸣:从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未来如何发展

2018-01-30 10:37:11     来源: 中钢网       关注

  陈雷鸣说: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经历严冬、企业转型发展的艰难过程,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共建共享、合作共赢、搭建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圈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改变了传统思维模式,希望上中下游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发展环境。要提高钢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共建产业发展生态圈必不可少。

  所谓钢铁产业生态圈,我的理解就是钢铁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各司其责,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作用,获得合理的利润,形成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链。这是一个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地位、能力和作用,通过付出获得合理、相应回报的价值链。在这个生态链中,各个环节的参与主体之间不是恶性竞争,相互拆台,而是和谐共赢,相互补台。

  钢铁行业发展至今,钢厂、流通商和终端用户都是产业链的参与主体,但由于长期以来多方面原因形成了参与主体之间地位不平等、利益不均衡、思想不合拍、步调不一致等问题,对行业健康发展极为不利。这里所说的利益均衡,不是说各个参与主体之间要利益均摊,而是根据所在产业链的地位、影响力和作用,获得应得的、合理的利益,而不是只付出少回报,只担风险不求回报,只干活不吃饭。如果这样的话,这个产业链是不完整的,这个供应链是不畅通的,长此以往,将会损害整个产业的整体利益,一旦如此,受害最大的应该是链主——钢铁企业。

  一、钢铁产业生态圈的现状

  1、从产业链地位看:两头强,中间弱。

  地位不对等,利益不均衡。钢厂占据产业链龙头地位,终端用户占据市场龙头地位,流通企业是弱势群体,上求钢厂,下求终端,受制于上下游,地位最低,话语权最小,决定了在产业链利益分配上受益最小也最难保证。

  2、从服务链长度看:中间长,两头短。

  钢铁流通企业上服务钢厂,下服务终端,服务链条更长,服务环节更多,资金战线拉得更长,风险更大。虽然钢厂也在向终端延伸,服务终端,但这些终端是比较大型的、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终端。流通企业服务的终端相对较小,较杂,服务要求比较零散、特殊,资金风险也较大。

  3、从产业集中度看:两头高,中间低。

  钢厂集中度不断提高,宝武集团将打造亿吨产业群,民营钢厂老大沙钢集团也在不断兼并重组。钢铁流通企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散、小、乱的局面仍将持续。下游需求以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需求端也相对集中。

  4、从产业链整合看:国有易,民营难。

  无论是钢厂还是流通企业,国有企业之间由于不存在体制差,整合或融合的难度相对小于民企。民企受观念、地域、股权、资金、文化、产品、渠道等多方面的限制,整合起来非常不易。混合所有制由于国企和民企之间巨大的理念、文化、思路、管理等差异,整合起来也不那么简单,成功者相对较少。

  二、影响钢铁生态圈建设的主要原因

  1、钢厂强势地位的影响。

  钢厂作为链主,地位强势是无可厚非的。但由于过度强势,会忽略下游流通企业的存在或利益,造成利益不均衡,自然就不利于生态圈的建设,不利于共生。

  2、流通企业多而散的影响。

  多年来,钢铁流通企业集中度低,小而散,很难抱团生存,很难提高集中度。不仅如此,在市场上彼此还是竞争对手,相互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严重破坏业态和生存环境。

  3、产能过剩的影响。

  去年至今,受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环保执法等政策的利好影响,钢铁企业赚得钵满盆溢。这种情况更加刺激了钢企的生产积极性,产能过剩矛盾未能有效缓解。这对于建立起一个有序生产经营的生态圈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4、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钢铁行业,虽然近些年大家对合作共赢接受程度更高一些,但真正能够跨出兼并重组、合作共赢这一步的还比较少。这其中固然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骨子里“做老大”的思想还在羁绊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

  当然,一旦自己的企业被别人兼并或控股,自己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也是每个人最关注的实质性问题。因此,一些企业宁愿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自给自足,也不愿意到更大的天空去飞翔。

  三、钢厂与流通企业的作用

  1、钢厂与钢铁流通企业优势与劣势对比

  钢厂优势←→流通企业劣势 流通企业优势←→钢厂劣势

  △规模实力 △区域市场的熟悉与掌控

  △资源掌控 △综合配套功能与多品种经营

  △资金 △精细服务——最后一公里

  △品牌 △市场灵活性

  △渠道(大型终端) △市场细分

  钢厂与流通企业本应是优势互补、共生共荣、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是连体兄弟。

  2、钢铁流通企业的十大作用

  ① 蓄水池作用。钢铁流通企业从钢厂进货后形成社会库存,对下游客户需求起到蓄水池的调节作用。

  ② 融资服务作用。钢铁流通企业一方面要向上游钢厂支付预付款,另一方面要为终端用户垫付资金,发挥了融资服务功能。

  ③ 承接风险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钢材销售的习惯性做法是钢贸商向钢厂一次性支付货款,完成了货权转移的同时,承接了钢材在市场上价格波动的风险。

  ④ 建立渠道作用。钢铁流通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销售和服务渠道。

  ⑤ 发现商机作用。钢铁流通企业数量众多,遍布于全国各个地区、各个角落,拥有地区优势和人际关系,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适时出现的商机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⑥ 发现价格作用。钢铁流通企业处于市场最前沿,对于市场价格的感知度最高,对价格走势的预判也最灵敏。

  ⑦ 市场细分、服务细化作用。钢厂直接服务的终端客户以大型制造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居多,而对于中小型用户乃至小微用户,钢铁流通企业的服务链延伸得最远、最细,对市场进行了最细微的分级,服务也做到无微不至,发挥了毛细血管一样的细化服务功能。

  ⑧ 解决就业作用。鼎盛时期,我国的钢贸商有15万家之多,直接或间接解决就业人数以千万计。

  ⑨ 创造税收作用。虽然没有权威的统计,但三十多年来,我国钢铁流通企业为国家上缴税收数以亿计。

  ⑩ 创新模式作用。多年来,我国钢铁流通企业不断探索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铁流通新模式。

  总而言之:钢铁流通企业与钢厂同时作为推动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主体,多年来不断探索,锐意进取,负重前行,百折不挠,对推动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劳苦功高,功不可没。

  四、对钢铁生态圈建设的建议

  1、营造利益共享氛围,共建行业发展生态。

  在产业链条中,谁也不能够一统天下,一家独大,一家通吃。钢铁产业链条长,环节多,上中下游应该做好科学的分工合作,各司其责,各尽所长,利益共享,和谐共生,才能够建立一个健康、科学的生态链。

  2、钢厂要正视生态圈的长远作用,合理分配产业链利益。

  上游钢厂和下游终端不可能离开流通企业,流通企业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既然如此,钢厂就应该合理分配利益,让流通企业也能够享受到应得的利益,让大家都能活下来,否则产业链就会出问题,渠道就会不畅通,产业发展就会受影响。要带头建立一个利益共享、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对市场,共同搭建好供应链条。

  3、利用现代科技重构生态圈。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化、信息化等新技术、新理念、新工具在加速构建新的市场架构和体系,也将对钢铁产业生态圈的建设产生新的影响和作用。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利用现代科技重构生态圈。钢铁电商的发展将成为钢铁产业生态圈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4、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重建价值链和利益链。

  无论是钢厂还是流通的龙头企业,都要充分认识到产业链生态圈对企业发展的长远作用,带头与上中下游企业一起共建生态圈。生态圈建设其实就是重构价值链和利益链,让每一个参与主体都能够受益。否则就会恶性竞争,恶化生态。

  5、淘汰落后与不规范企业,净化发展环境。

  建立良好的生态圈,就要净化发展环境,淘汰那些技术落后、产品落后、管理落后、服务落后和不规范经营的企业,依靠行业标准化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的动力与活力,鼓励、支持和规范行业发展,建立一个科学、健康、绿色的发展环境和产业链链条。

  6、钢铁流通企业要自律、自强,自我转变和提升。

  多年来,我国钢铁流通企业出现了许多成功转型的优秀企业,他们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理念升级,服务升级,管理升级,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设与发展方面,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优势互补的新型合作关系,企业经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传统的钢贸商升级成为钢铁产业服务商。

  但不容忽视的是:还有相当一大部分以“搬砖头”、“搏行情”为主要生存手段的中小贸易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固步自封,自以为是。他们的服务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自律性差,甚至不乏恶性竞争者,不能与时俱进改变自我、提升自我,不能及时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现代钢铁产业发展的需要。这些钢贸商如果再不醒悟去改变自己,将是被市场淘汰的对象。


资讯监督:林颖 17739761747

资讯投诉:田甜 15981879377

标签: 钢铁 现状 行业
  •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原创内容版权归中钢网所有,转载请取得书面授权,且中钢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违背原创内容原意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E-mail:kf@zgw.com 豫ICP备 2021034665号-4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