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走近断崖,我们该反思什么

2023-09-12 17:15:00     来源: 中钢网       关注

“很怀念2021年的光辉岁月。那个时候,百炼钢(郑州百炼钢贸易有限公司)赵兴秋总的口头禅总是,今晚有空吗?让我请你吃饭吧,要不我赚钱赚的心里不踏实,晚上睡不着觉。”回想起2021年车水马龙的钢材市场盛况,再看看当前门可罗雀的现状,郑州钢铁贸易商会钢管分会会长、河南大道至简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向军不仅喟然长叹、感慨万千。

近日,中钢网品牌中心在郑州最大的钢材市场——新金马钢材市场看到,即使身处传统旺季的“金九银十”,硕大的市场依然是空空荡荡,昔日的车水马龙已不复存在,市场冷冷清清,不见往日车来车往的繁忙景象。在现场采访中,只看到三、五辆车拉货离场,并没有满载车辆。多数贸易商的仓库库存不高,甚至几近零库存。这是目前中国钢材行业的发展缩影。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钢材市场见证了钢铁行情的跌宕起伏。

2023年钢市现状

产量在高点上过剩,需求在低点上不足,中国钢铁企业走到了“断崖边上”。业内人士分析,目前钢铁企业面临着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方面,利润率不断下滑已近衰竭。另一方面,高企的库存数据给钢铁企业的后市运行带来压力。

钢协党委常委、副会长骆铁军在近期讲话中表示,今年以来,钢铁行业运行环境较为严峻,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产量大于需求、钢材价格下跌、原燃料成本上升等挑战,整体经济效益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

困局:钢市低迷行业亏损

按照常规,“金九银十”是钢材的消费旺季,但目前市场却“旺季不旺”——自3月中旬至今,钢市经历了长达近半年的低迷动荡,钢价在5月底6月初触底后,至今也未能走出一轮像样的反弹,在房地产需求“腰斩”影响下,虽然像造船、家电、出口等钢铁消费领域颇有亮点,但整个钢材市场仍显得“暮气沉沉”,活力难现。

“目前钢铁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和重构期,这一轮市场危机比2014、2015年更严峻,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灰犀牛’‘黑天鹅’事件频发,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表示,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除了全球经济下行、需求下滑、通胀压力加大之外,最关键的是美西方对中国没有底线地打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此外,企业发展环境异常严峻,上游产能过剩,下游需求不足。比如不锈钢的下游加工企业出口订单大幅锐减,还有很多钢材出口不赚钱。

中国钢铁行业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不禁要问,钢铁行业究竟怎么了?钢铁业走到如今,我们该反思什么?

在业内看来,钢铁业陷入如此困境,主要是为前期的无序扩张买单。作为一个强周期性行业,钢铁业的周期性荣衰本应十分正常。一般来说,钢铁行业与经济增速高度相关,而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特别是靠投资拉动的基建、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粗钢产量从1亿吨跃升至10.13亿吨。

对于去年至今钢价的低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产能过剩是钢价难以抬头的主因。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此后的2021年和2022年也分别达到了10.32亿吨和10.17亿吨。

陈雷鸣表示,目前钢铁业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前几年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当经济开始中低速发展时,需求减速,产能自然过剩;其次,地方利益与钢厂本身掣肘,地方都是招商引资,上马项目,重化工投资,停业停不下来,淘汰又淘汰不掉。

破解:通过自律减少供给

持续低迷的钢铁行业如何走出“寒冬”?骆铁军认为,钢铁行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长期性和必然性有了更加现实、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近两个月的行业运行情况来看,为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所采取的产量调控措施正在显效,经济效益趋稳向好。钢铁行业有信心做好后续的工作,号召钢铁企业按照供需合理安排自己的产量,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品种、质量和服务下游行业的深度上。

8月25日,工信部等七部门正式对外发布《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提出钢铁行业今明两年工业增加值目标分别增长3.5%左右、4%以上,并明确提出了四大行动举措和五项保障措施,为钢铁行业稳增长保驾护航,有利于提振行业发展信心、改善发展环境。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范铁军表示,方案是针对当前钢铁行业需求不振、效益下滑、投资信心不足等问题,提出的稳增长路径。

范铁军分析,“受下游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效益出现了大幅下滑,2022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下降91.3%,严重冲击了行业发展信心。稳增长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坚定企业发展和投资信心的保障。”

钢铁行业是房地产建设的重要原材料和主要设备供应商。范铁军表示,房地产占钢铁行业的使用量大约是35%,但近两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建设下降,钢铁行业亦受到不小冲击。目前,供求不平衡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最核心问题。

方案提到,要实施钢材消费升级行动,着力扩大钢铁需求。范铁军对本报记者提到,钢铁行业一直想推广钢结构使用,但受制于其产业设计和产业链标准等问题,一直未能全面推广。范铁军认为如果能够全面推广,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需求不足问题。

此外,范铁军分析,在需求不振的背景下,短期内应该控制生产节奏,通过行业自律来减少供给。

陈雷鸣也对钢铁业的“突围”给出建议:第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第二,市场的兼并重组,资源的整合;第三,供应链同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第四,供应链价值的重新分配;第五,要打通内外双循环,让更多的产品走出去,开发更多的国际市场。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靠“市长”不如靠市场,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


资讯监督:刘奕 17739761747

资讯投诉:李瑞 15981879377

标签: 钢材 钢厂 钢铁
  •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原创内容版权归中钢网所有,转载请取得书面授权,且中钢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违背原创内容原意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Copyright © 2005 - 2023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E-mail:kf@zgw.com 豫ICP备 14018983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121号